"腫瘤早期無需中藥干預"是認識誤區
“首屆國際中西醫腫瘤研究論壇”上,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提出:“中醫藥應貫穿于整個腫瘤治療的過程中,且中藥介入要趁早。”
目前,臨床上對中醫藥介入腫瘤綜合治療的時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定,有人甚至錯誤地認為中醫藥是現代醫學無效情況下的一種補充手段,而腫瘤早期則根本無需中藥干預。對此,徐振曄教授認為這是一個認識誤區,不僅使患者失去了控制腫瘤復發、轉移的機會,生存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教授以臨床較為多見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進一步提出中醫藥治療腫瘤中的“三步曲”:第一,針對患者氣血虧虛、免疫力下降,于術后一周進行2—3周的中醫藥扶正治療,為預防復發轉移設下第一道“屏障”;第二,與術后輔助治療同步,配合中醫藥,投以益氣養精,清熱化濕和胃之劑,減少放化療中多見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胃脘嘈雜、惡心納呆,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力;第三,抗復發轉移,扶正與祛邪并重。針對腫瘤患者在西醫“祛邪”階段后表現出來的虛中有實,虛實夾雜的體質特點,應及時調整、優化體質,攻補兼施,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目前,臨床上對中醫藥介入腫瘤綜合治療的時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定,有人甚至錯誤地認為中醫藥是現代醫學無效情況下的一種補充手段,而腫瘤早期則根本無需中藥干預。對此,徐振曄教授認為這是一個認識誤區,不僅使患者失去了控制腫瘤復發、轉移的機會,生存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教授以臨床較為多見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進一步提出中醫藥治療腫瘤中的“三步曲”:第一,針對患者氣血虧虛、免疫力下降,于術后一周進行2—3周的中醫藥扶正治療,為預防復發轉移設下第一道“屏障”;第二,與術后輔助治療同步,配合中醫藥,投以益氣養精,清熱化濕和胃之劑,減少放化療中多見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胃脘嘈雜、惡心納呆,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力;第三,抗復發轉移,扶正與祛邪并重。針對腫瘤患者在西醫“祛邪”階段后表現出來的虛中有實,虛實夾雜的體質特點,應及時調整、優化體質,攻補兼施,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