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血病發病機理和治療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從兇險的“血癌”、不治之癥到臨床上可以治愈,我國白血病發病原理和治療學研究的成功正為世界矚目。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向新華社記者介紹:在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轉換型研究”基礎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進行誘導分化和凋亡治療,我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5年無病生存率達94%以上,成為國際上第一種可基本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細胞白血。桓鼮榭上驳氖茄芯咳藛T正將基因靶向治療的思路進一步拓展到其他類型的白血病,有望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看到臨床治愈的希望。
最近,上海血液研究所對發病率較高的另一種急性髓細胞白血。ā2b型急性白血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中草藥篩選研究又發現,二萜類植物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可以明顯誘導M2b型白血病細胞凋亡,并可特異性地降解融合蛋白質AML1-ETO。根據基因產物靶向治療的思路,研究人員將冬凌草甲素、誘導分化劑聯合應用,使M2b型急性白血病小鼠的中位生存期顯著延長。
白血病在我國腫瘤死亡率中排位第6位,在青少年的惡性腫瘤中一直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占據第1位的惡性腫瘤。0-9歲和60歲以上是白血病發病的兩個高峰。對于白血病細胞惡性增殖,傳統治療方法是化療、放療以及手術,但毒性大、特異性差,雖然能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和生存期延長,但是5年無病生存率仍然很低。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達到治愈,但是價格昂貴,骨髓供者來源有限。我國學者所開創的誘導惡性細胞分化、凋亡的新途徑,在白血病治療中嶄露頭角,得到國際血液界的廣泛采納,成為白血病療效顯著的治療手段之一。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在院士指導下從事白血病誘導分化的治療學研究,從臨床上首次向世人證明了腫瘤細胞是可以逆轉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型)是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1992年克隆了APL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累受的1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命名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鋅指基因”,實現了我國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并在國際上首先培育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的轉基因小鼠。之后,上海血液研究所又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闡明了中藥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機理,首先提出了針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基因產物的綜合靶向治療方法,采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療聯合治療,將急性早幼粒白血病5年無病生存率從小于80年代初的20%提升到目前的94%以上。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的有效成分 《本草綱目》中記載,中藥砒霜「有劇毒」,其毒性之兇險世人皆知。然而,正是這令人談之色變的砒霜,如今卻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原因在於科研人員現正以砒霜為材料研發治療癌癥和腫瘤藥物。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就有應用砒霜等砷類藥物以毒攻毒,治療包括腫癌癥和腫瘤在內的惡疾的記載。一九七二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率先從中醫驗方中發現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亞砷酸(即三氧化二砷/As2O3)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九十年代中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就其機理進行深入研究,首次發現亞砷酸注射液能誘導、分化急性早幼粒細胞,並使癌癥和腫瘤細胞凋亡,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自殺」之路的作用機理,並在國際權威的《血液》雜誌上發表一系列論文。此項發現被認為「在國際血液學上掀起了一場革命」。
最近,上海血液研究所對發病率較高的另一種急性髓細胞白血。ā2b型急性白血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中草藥篩選研究又發現,二萜類植物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可以明顯誘導M2b型白血病細胞凋亡,并可特異性地降解融合蛋白質AML1-ETO。根據基因產物靶向治療的思路,研究人員將冬凌草甲素、誘導分化劑聯合應用,使M2b型急性白血病小鼠的中位生存期顯著延長。
白血病在我國腫瘤死亡率中排位第6位,在青少年的惡性腫瘤中一直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占據第1位的惡性腫瘤。0-9歲和60歲以上是白血病發病的兩個高峰。對于白血病細胞惡性增殖,傳統治療方法是化療、放療以及手術,但毒性大、特異性差,雖然能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和生存期延長,但是5年無病生存率仍然很低。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達到治愈,但是價格昂貴,骨髓供者來源有限。我國學者所開創的誘導惡性細胞分化、凋亡的新途徑,在白血病治療中嶄露頭角,得到國際血液界的廣泛采納,成為白血病療效顯著的治療手段之一。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在院士指導下從事白血病誘導分化的治療學研究,從臨床上首次向世人證明了腫瘤細胞是可以逆轉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型)是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1992年克隆了APL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累受的1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命名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鋅指基因”,實現了我國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并在國際上首先培育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的轉基因小鼠。之后,上海血液研究所又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闡明了中藥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機理,首先提出了針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基因產物的綜合靶向治療方法,采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療聯合治療,將急性早幼粒白血病5年無病生存率從小于80年代初的20%提升到目前的94%以上。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的有效成分 《本草綱目》中記載,中藥砒霜「有劇毒」,其毒性之兇險世人皆知。然而,正是這令人談之色變的砒霜,如今卻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原因在於科研人員現正以砒霜為材料研發治療癌癥和腫瘤藥物。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就有應用砒霜等砷類藥物以毒攻毒,治療包括腫癌癥和腫瘤在內的惡疾的記載。一九七二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率先從中醫驗方中發現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亞砷酸(即三氧化二砷/As2O3)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九十年代中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就其機理進行深入研究,首次發現亞砷酸注射液能誘導、分化急性早幼粒細胞,並使癌癥和腫瘤細胞凋亡,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自殺」之路的作用機理,並在國際權威的《血液》雜誌上發表一系列論文。此項發現被認為「在國際血液學上掀起了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