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8日《當代健康報》報道:
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會議總結陳述的開始,便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暢銷書《無效的醫療》,他將“過度診療”的問題提給了所有醫衛界的委員。他說:“很多藥不是該吃的,卻在吃;很多治療是不需要的,卻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痛苦,卻也在做。”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總結陳述的開始,便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德國作者尤格·布萊克的暢銷書《無效的醫療》,希望在座的委員都能好好看看這本書,反思目前在我國公立醫院中同樣存在的“無效的醫療”。“這是現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黃潔夫說,在美國,40%的醫療是無效的;在我國,這種現象也已經非常突出。
化療藥物對90%的癌癥無效!
最近,美國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院士柯林斯博士表明:通過化療可以提高生存率的癌癥只不過占所有癌癥的5%,而對95%的癌癥來說化療都無效,因此在選擇化療之前應了解化療對什么癌癥患者有效,對什么癌癥無效。到現在為止,使用化療能顯著提高生存率的癌癥有: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兒童癌癥、睪丸腫瘤、絨毛膜上皮細胞癌等,乳腺癌經化療雖然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僅對未廣泛轉移的乳腺癌有效。有效不等于治愈.這些僅占所有癌癥的5%,而常見的腦腫瘤、頭頸部癌、甲狀腺癌、非小細胞型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膽囊癌、膽管癌、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腎上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卵巢癌(一期、二期)、皮膚癌等20多種癌癥都屬于化療無效的癌癥。化療有效率如此之低,然而為什么包括部分醫生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化療對所有的癌癥都有效,并導致臨床上化療的濫用,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有一些化療藥物的命名方式使人們認為或許它可能對癌癥有些效果;間接的奪走了患者朋友的寶貴生命.
2、只有極少一部分癌癥中(如前所述),經治療后其生存率能顯著提高,如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不做化療的5年生存率為0,經化療后5年生存率達到20%。醫生和患者都期待著化療對其他癌癥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提高所有癌癥的生存率,但實際上95%的癌癥不管你下多大功夫改進化療方法,其生存率都無法提高。正是由于一部分癌癥患者經化療后生存率顯著提高,給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才會使人們產生了化療對所有癌癥都會有效的想法,不再考慮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和化療對自身所患癌癥是否適合。
3、對“有效”這個詞產生了錯誤的理解,一聽到“有效”就認為能延長生命或能夠治愈。實際上醫學上理解的“有效”是指“縮小腫塊”,這在前面已經提到,是與生命無關的指標。例如直徑3cm的腫塊,經抗癌治療后縮小至2cm,可評價為有效,但它只是使癌細胞數減少了1/3,而在2cm的癌瘤中就包含有80億個癌細胞,它們必然會再增大,所以不可能治愈。而患者及家屬一聽到“有效”這樣的名詞就抱有治愈的幻想,實際上是錯誤地理解了“有效”與“治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解讀:
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是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也是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基因科學巨子、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總協調人、最近,剛剛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院長,執掌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醫學研究機構。 柯林斯的學術貢獻包括領導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采用定位克隆的方法發現了囊性纖維化基因CFTR,后一項發現曾被提名諾貝爾獎,柯林斯博士對化療的療效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據天津腫瘤醫院統計,化療在對包括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兒童癌癥、睪丸腫瘤、絨毛膜上皮細胞癌在內的腫瘤總有效率在10-20%之間,這一數據對腫瘤患者的選擇有參考意義。
小肝癌切除例數20年來增加了10倍多,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卻沒有明顯提高。湯釗猷院士提出——
傳統放化療或可帶來反作用
《健康報》2009年10月15日報道:
本報訊 (記者胡德榮)10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教授在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共同舉辦的’2009醫學前沿論壇上,提醒醫務界重視傳統療法可能帶來的反作用,因為手術,放化療治癌也可能致癌。
近些年來,擅長肝癌切除手術的湯釗猷院士一直在思考“轉移復發”這道世界性難題。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小肝癌的切除例數20年來增加了10倍多,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卻沒有明顯提高。即使是直徑2厘米以下就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69%。顯然,癌轉移是肝癌的主要死因。
湯釗猷舉例說,醫生有時勉強為已錯過最佳手術期的晚期病人開刀,為的是減輕他們的痛苦。但動物模型研究發現,姑息性切除可能促發殘癌細胞的侵襲轉移。而放療對于癌細胞的影響更為復雜。比如,在肝癌小鼠接受放療的2天內,癌細胞生長停止,可等到30天后再觀察,癌細胞的肺轉移傾向竟然比那些休養生息的肝癌小鼠更高、更活躍。
湯釗猷認為,連續15年的肝癌轉移研究提示:癌癥既是局部病變,更是全身性疾病,是生活環境、癌細胞、體內微環境和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行之有效的抗癌方式應該是,一邊消滅腫瘤,一邊從免疫、內分泌、神經、代謝等角度綜合干預,最終令殘癌細胞“改邪歸正”。 湯釗猷所在的課題組還發現,中藥可明顯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高轉移肝癌小鼠在服用中藥后,癌細胞增殖的速度明顯放緩,向肺部轉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