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好從哪時哪日起,人們的生活被越來越多的養生理念所包圍。除了媒體中各類養生專家的主題講座或被全文收錄,或被斷章取義外;那些缺少出處注明的網絡長貼更是被肆意轉載看起來言之鑿鑿的措辭讓人真假難辨。本期,健康專列特邀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一起解讀這些年我們誤讀過的食品安全。
誤讀一
食物分酸堿,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近年來,網絡上對于食物酸堿性的流傳內容十分廣泛。其普遍觀點認為,“采用合理的方法改善酸性體質,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極端一些的說法甚至是:“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基本上,所有的肉類都屬于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于堿性。如果人們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都是酸性過多,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體質酸性過高,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疾病。”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程義勇理事長表示,食物酸堿性的問題在營養學界很受重視,然而對于網絡流傳的這種說法并不贊同,“這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大誤區”。理由之一,食物的酸堿性是由很簡單的化學方法得出的結論,即將食物煅燒成灰,并將灰分溶到水中,通過測量水質的酸堿性得出食物的酸堿劃分。這種測量方法首先就值得推敲。其二,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食物進入體內在胃腸消化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消化酶共同起作用,其對于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機理,同煅燒方法肯定是不同的,那么食物酸堿性劃分的結果就不一定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即使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后真能產生酸堿結果,健康人群也不會受此影響。因為人體有很強大的緩沖系統,足以保證酸堿平衡的自然調節。比如,人體血液中含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磷酸氫二鈉和磷酸二氫鈉,還有各種蛋白質,都有調節血液酸堿性的作用。 酸性物質進入血液中,碳酸鈉和磷酸氫二鈉就可以完成中和;堿性物質進入血液,碳酸氫鈉和磷酸二氫鈉便可發揮中和作用。而血液中的蛋白質也具有酸堿性,同樣可以中和食物成分的酸堿離子。其次,肺是用于呼吸的,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人體酸性過多的話,那么最后的表現形式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很簡單的處理方法是多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排出二氧化碳就可維持酸堿平衡了。人體能夠起到酸堿平衡作用的第三個系統是腎臟,人體所排小便是血液里過濾出來的廢液,如果血液偏酸,那么多余的酸性成分會通過小便排出,同樣血液偏堿的話,多余的堿性成分也會通過小便排出。人體自身這些復雜的消化吸收系統,讓人們根本無需擔心所攝入的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的,完全可以自動調節。當然,這些都是針對健康人群而言,病人另當別論。程義勇提出,過于糾結酸堿食物的攝入,容易對人們的飲食產生誤導。在網絡上羅列的酸堿食物中,很多營養很好的食物都被歸結為酸性食物。比如營養學家都在提倡的“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理念,所謂的谷類即糧食,人們平日所食的大米、白面,還有玉米、小米、豆類等各種雜糧,是食物主要的構成部分。但是,在酸堿性食物的劃分中,谷類被列為了酸性食物。另外,人體中還有一個可以保證身體功能正常生長的重要物質就是蛋白質,雞肉、鴨肉、牛肉、牛奶等均含有,缺少蛋白質的攝入對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會產生不利影響。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國,之所以有很多水腫病人,就是因為蛋白質攝入過少導致。因此,人體不可能只吃水果、蔬菜,包括成年人在內蛋白質攝入過少都會帶來免疫力下降的危險。在流傳的酸堿食物劃分理論中還有一個重要觀點,就是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這句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我們檢索過全世界的文獻,都沒有重要文獻可以證明血液呈現酸性就會造成慢性病增加的問題。眾所周知,人類很多慢性病的出現主要因為攝入能量過剩、脂肪過剩造成的。如果真如流傳所說慢性病患者多為酸性體質,那么人們每天服用小蘇打片,豈不就能包治百病了?這是不可能的。
讀后
經常有腫瘤患者問我,腫瘤患者是否多吃堿性食物有好處,看了這篇文章答案就明確了。誘發酸中毒患者,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癥、某些腎小管疾病、嚴重腹瀉、曾否服用促致酸中毒的藥物如氯化銨、水楊酸等。堿中毒患者如,服堿性藥物過多、劇吐(如幽門梗阻、妊娠嘔吐等)、肺換氣過度(高熱、缺氧、腦炎、癔病等),有無各種原因引起的鉀丟失、氯丟失,除這些患者需要注意食物的酸堿性以外,其它患者不需要考慮食物的酸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