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國*張玉蛟教授
以下三種中國和美國致死率最高、最高發癌癥為例:
1,肺癌:在美國和中國,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癥。2013年美國癌癥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肺癌五年整體存活率為16%。然而,由于早期篩查在美國的開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達到70%到90%。其中,非創傷性的立體導向治療 (SBRT/SABR) 結果與手術相似。中國肺癌整體存活率沒有準確的報告數據,但一般認為五年存活率為8%-10%。
2,乳腺癌:美國乳腺癌五年整體存活率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達98%。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很快,為每年3-4%,但治療水平很低, 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美國乳腺癌在Ⅰ期階段即診斷出的概率為80%多,中國在Ⅰ期階段診斷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數已經轉移或擴散。
3,前列腺癌:在美國,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萬,即每5例癌癥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美國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達91.4%。在中國,5年生存率僅為30%,差距顯著。不管是從整體還是某種疾病的相關數據來比較,中美之間醫療水平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嚴格的醫生培養制度:美國比中國多6年甚至更長時間
醫學教育水平是國家醫療體制的基礎,醫生教育是醫療保健體系的核心。中國的醫生教育理念和美國的完全不同。在中國,中學畢業就能進醫學院,醫學院學習5年,畢業就可以做醫生。中國的醫生工資與其他行業相比并無明顯優勢,而勞動量卻很大,因此不能吸引優秀人才。
在美國,只有最優秀的大學生才能報考醫學院,而所有報考者中大約只有15%可以被錄取。所有醫生都必須取得博士學位。考入醫學院以后,還需要經過刻苦的學習和長期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醫生。大學4年畢業后考入醫學院,4年醫學博士畢業后還當不了醫生,必須在指定的一些基地醫院繼續進行resident training(住院醫師培訓)。只有具備訓練經歷,才有資格參加醫生從業資格考試。如果要進一步成為專科醫生,比如心、胸外科醫生,5年的普通外科培訓后之后還要到指定專科醫院(如德州心臟中心, MD安德森癌癥中心)做2至3年的fellow。這樣通過考核后才能成為擁有專科行醫執照的專科醫生。加起來,一個專科醫生的培養,從中學畢業開始,至少需要13至15年。畢業行醫時,醫生的年齡都在31歲以上。在經過這樣的培訓以后,才可以成為主治醫生,可以開始獨立診治病人。住院醫生不同于主治醫生,住院醫生可以從政府獲得資助,在他們成為主治醫生后,他們的薪資會提高3到10倍。如此嚴格漫長的培訓使得美國的醫生不僅訓練有素,更較之其他國家的醫生更顯學術和嚴謹。在一個富裕的國家,還有什么比人的健康和生命還寶貴呢?可以說在美國從事為人的健康服務的醫生都是最優秀的人才和社會的精英。除了愛心,美國醫生最直接的動力就是醫生的高收入。一般來說,醫生的收入在美國所有行業收入中排名前10%,有的科室收入可以排到前3%。醫生的年薪從10幾萬美元到超過百萬美元。如此,高專業性及高收入,使得醫生這個職業在美國非常受到尊敬,也可以說是整個美國社會金字塔頂端的職業。
2、中國的醫療資源相對緊缺,資源分配不均
在美國,看病實行預約制度,“預約”本身就是為了保證醫護人員有足夠的時間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務。一個醫生一天只看幾個病人,每個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診斷和治療。美國醫院非常重視培養醫生要善于與人溝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別是與患者的溝通。病人在門診都是私密性較好的一對一服務,醫生不厭其煩地解答、檢查患者,一般初診約45分鐘,復診約20分鐘左右,遇到復雜病例可能時間還會延長。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們有權利占用醫生更多的時間。在公立醫院,美國醫生的收入和診治的病人量沒有直接關系。如果醫生自己開私人診所,收入是與病人量有關的,但是與藥品,診斷或實驗檢查無關,只與其行醫的專業行為有關。相較而言,在中國,醫療資源十分緊張。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醫療資源卻僅占世界醫療資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醫療資源。導致醫療資源緊缺的原因也包括中國政府醫療投入不足:美國的醫療費用的支出是13.6%,英國6.8%,日本7.2%,德國10.7%,而中國僅為2%。同時,中國的醫療資源還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因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資源多集中在一線城市,進而造成了全國的病人蜂擁至上海、北京、天津或廣州的三甲醫院。病人數量多,醫生根本忙不過來。常常是病人通過徹夜排隊好不容易掛上了號,真正見到醫生以后的問診時間卻不過短短5分鐘。患者根本無法和醫生進行全面詳細的交流問診。這對患有腫瘤等重癥的患者來說,當然難以接受。
3、中美的醫療技術尚未實現同步
美國高度發達的醫療產業帶動醫療技術創新——美國醫學界不斷涌現治療新技術和新手段,尤其是在藥品研發和診療設備研發上全球頂尖。但是這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手段,由于進入中國醫院需要通過相當復雜的審批機制,因此時間上會比美國晚很多年,并主要集中在大醫院。這方面中國的醫院很難做到與國外同步。
4. 監督機制:三方監督美國醫生
美國有較為完備的醫療差錯或者糾紛善后體系,包括調解和醫療訴訟。一旦進入司法程序,會有相對客觀的司法評價體系。患者極少會走上血腥維權的無奈道路,而醫生也極少會遭受血腥暴力。但是受到投訴或者遭受巨額罰款在美國醫療界倒是并非少見,一旦因醫療差錯或者事故接受處罰,其后果對醫生的經濟和工作獲得均是災難性的。因而,所有的醫生都必須有醫療事故的保險。除了法律的監督,美國運行有效的醫生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等,以及醫院董事會、保險公司,均會對醫生進行管理和監督。如果出現違法或失職,醫務人員面臨的就是終生被吊銷執照,失去工作。因為醫療市場供需的平衡,醫務人員收受“紅包”的行為是不被允許,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美國有一整套醫療保險制度和組織來保護病人的利益,監督和保證醫療質量,制約醫生的行為。而在中國,情況卻不是這樣。由于相關法律和善后機制卻相對滯后,各類醫學會也沒有發揮應有的責任。就目前現狀而言,醫患沖突或者糾紛的高發是一個客觀現象,其減少也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
解讀:
其中第四條才是最重要的,其余三條都是次要的,落后的醫療體制是主要原因,藥品回扣中國的醫院有,美國沒有,中國的醫生靠賣藥掙錢,美國不是,癌癥必須經過各科專家會診后才能制定綜合性治療方案,在美國是,在中國不是,中國是流水線式治療:先手術,后化療,實在不行看中醫,要想改變中國的癌癥現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作者簡介:張玉蛟教授,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胸部腫瘤放療中心和立體定向放射科主任,德克薩斯大學終身教授, 美國反射科學院肺癌專家組主席,放射治療領域公認的國際一流專家,